学院介绍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1985年,历年来学院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推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稳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8人,硕士生导师3人。学院现有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1人,河南省文明教师2人,安阳市市管专家2人,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安阳工学院品牌教师2人。 学院现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机器人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623人。在开展普通本、专科教育的同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学校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民用航空技术大学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安阳工学院莫斯科航空科技学院”首批招生专业,预计2022年开始招生。 学院各专业专业工程背景明确,学院以“定位科学、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素高能强”为办学思路,以工程技术运用为核心,以系统设计为龙头,以现代电子技术为方向,注重工程思维培养和工程素质训练为办学特点。各专业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技能培养为本位,素质教育为核心,依托现有学科平台,通过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达到知识获取、知识应用、交流沟通、社会适应和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学院现有“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环境检测与控制研究方向)河南省重点学科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校级重点学科,安阳市“工业机器人应用”和“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安阳市豪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有“特色载体项目”。自动化专业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年被评为省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学校品牌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建设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机与拖动》《 工厂供电》《信号与系统》,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电机与拖动》《电工与电子学》,省级线上一流课程《供电技术》,省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电机与拖动》;省级课程思政品牌《信息论与编码》《电机与拖动》。与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许昌许继昌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立项建设双碳学院、康复医疗电子学院、西继迅达智能电梯学院等3个校级产业学院。“自动化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电工电子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评为校级品牌基层教学组织,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党支部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第1批样板党支部。 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科研工作快速发展。近年来,学院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计划攻关项目5项,河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科研项目5项,安阳市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被SCI、EI检索收录论文50多篇,纵横向科研经费到账700余万元。 学院积极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相继建立、改建、扩建了40多个实验室和大型实习实训室。实验室配备了较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校内建有实习车间,各专业设有创新基地,校外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其中电子电气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三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荣获120余项奖项;217人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985、211高校67人;就业率每年均在90%以上。
|